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中国海关红色档案故事|石家庄海关驻河北张家口沽源县六道沟村第一书记扶贫故事

时间:2021-09-02 17:31:16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分享到:

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全国海关各级党组织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海关职能作用,结合定点帮扶村实际情况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肩负起脱贫攻坚的社会责任。海关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党组织的驻村帮扶号召,投入脱贫攻坚第一线,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心中有人民,脚底沾泥土。石家庄海关驻河北张家口沽源县长梁乡六道沟村第一书记杨朝晖,参加精准扶贫工作以来,不忘共产党员初心,牢记脱贫攻坚使命,克服种种困难,团结带领群众闯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脱贫致富之路。他用智慧和汗水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用心血描绘出一幅幸福的图景。

内蒙古南部高原和冀北坝上接壤处,有个小山村,叫六道沟。2018年春节刚过,杨朝晖和两名同事背着行李卷儿,带着锅碗瓢盆进村了。

在村委会简陋的办公室支上一张床,搬来一张桌子,点着土煤炉子,吃饭、睡觉、办公“三合一”的办公室算是“齐活”了。

“组织上既然派我们来扶贫,

那就得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干点事儿!”

安营扎寨后,杨朝晖和同事走东家、串西家,入户走访摸情况。跑了半个月,调查结果让他们傻眼:全村276户665口人,散落在沟门、大六道沟和小六道沟三个自然村,方圆10多平方公里,建档立卡贫困户161户,占一半多。这里年平均气温1.6℃,最低温度零下36℃。老百姓靠种植土豆、莜麦为生,广种薄收,一年到头土里刨食儿的收入不到1000元。

是混日子还是闯路子?“干!办法总比困难多!”下定决心后,杨朝晖找村“两委”反复研究,决定根据村里实际状况,搞土地流转,创建马铃薯种植产业园区。“就指望这几亩地吃饭呢,土地租出去了,我们吃啥喝啥?”“种了大半辈子地,头回听说农民还能收地租?这事儿想都没想过!”大伙儿根本不信。

面对老百姓的不理解,杨朝晖把办公室搬到乡亲们的炕头上,掰着手指头帮他们算账:个人种植土豆一亩地年收入才两三百元,土地流转后地租每亩400元,村民既能到园区打工挣钱,又能参与年底分红,一举三得。好多上了岁数的村民还是转不过弯儿来。“今天你听不懂,明天我再来。”他几乎把全村贫困户家的炕头都坐遍了。

经过反复开导,村干部赵守明第一个签订了租赁合同。几番动员,全村共有121户306人按下了流转3000亩土地的手印。随即,与张家口市弘基农业合作的六道沟村马铃薯种植扶贫产业园区宣告落成。

一年下来,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经营、贫困户参与、驻村干部帮扶指导的经营模式,贫困户既拿到了每亩400元的地租,又在园区打工赚到了工资,还得到了每亩地170元的分红,村集体当年分红25万元,收入翻了几番。乡亲们脸上有了笑容,对着杨朝晖竖起了大拇指:“还是杨书记有能耐!”六道沟村马铃薯扶贫产业园区成了沽源县产业扶贫的亮点,河北省组织沽源县24个驻村工作队到六道沟村进行观摩,杨朝晖被称赞“有激情、有闯劲”!

杨朝晖说:“乡亲们苦日子过怕了,不敢干能理解。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又是党员干部,就得敢想、敢干、敢闯,苦干实干不蛮干,就没有做不到的事!”

六道沟村马铃薯扶贫产业园区步入正轨后,杨朝晖按照“集腋成裘”的思路,千方百计增加村集体收入:筹措资金购置了装载机和挖掘机租给某地产公司,两年收入72万元;签订180亩光伏发电项目合约,地租和发电收益每年入账50万元;向石家庄海关申请26万元扶贫资金购买了联合收割机,每年为村民节约收割莜麦费用12万元。不到两年,村里不仅还清了30万元负债,收入还达到了79万元。

“俯下身子和老百姓打成一片,

乡亲们才打心眼里信服你,都愿意跟着你干!”

2019年9月,我们在组织帮扶责任人入户走访时见到杨朝晖,都感到有些意外:皮肤又黑又糙,裤脚、鞋上沾着泥土,脸上的皱纹格外明显,一身农民打扮,比原来在机关当科长的他“邋遢”多了。

走进村委会,杨朝晖的宿舍门口放着两颗大卷心菜、一袋山上采的野蘑菇。卷心菜上挂着晨露,野蘑菇散发着清香。杨朝晖一看就知道是村民徐占芳送来的。“这老哥有严重的关节炎,得拄拐杖,这几里地走过来不知道多费力!”他喃喃自语。

“不把自己当外人,乡亲们就把你当亲人。”杨朝晖说,驻村这两年,他们经常被这样“暖心窝子”的事感动着。

驻村工作队三个大男人,生火做饭实在不易,乡亲们就隔三岔五送来吃的喝的:村民王有才送来亲手做的炸糕;孟金富送来了自家腌制的泡菜;高树明送来自己腌制的野杏仁咸菜;高树林老两口送来了自家老母鸡下的蛋,有的鸡蛋还是温的;刘风林送来从自家菜地摘的黄瓜,都是“顶花带刺”,个顶个儿的新鲜;裴占忠送来自家蒸的莜面鱼儿,看着大家吃完才乐呵呵地离开……

杨朝晖说,乡亲们很淳朴,有时候连拉带拽地非让你到家里吃顿饭。村民刘建福说:“杨书记帮我们干了这么多好事,不吃喝我们一口,大伙儿心里过意不去!”杨朝晖对村民的帮助,刘建福如数家珍:

“我们家的小院,夏天一下雨满院子泥水,门都出不去。是杨书记帮我带来沙子、水泥,招呼乡亲们把院子收拾得利利索索!”

“村东头王启的老伴有严重关节炎,腿走不了路,是杨书记帮着写申请、填表格,送去了轮椅!”

“村里没有超市,买日用品得跑到十多里地外的镇上,家里来亲戚了,得到邻居家里借东借西招待。杨书记去单位要来了经费,建起了村里第一个便民超市,大伙儿生活方便多了!”

“我们这里经常下大雪。头年张清老汉得了病,家人把门板卸了,走了大半宿把他抬到医院。杨书记跑了几次北京,弄来一台铲雪车,下雪时给乡亲们铲出一条‘应急通道’!”

…………

“人心换人心,四两兑半斤!”60多岁的村支书王库说,“我们都把杨书记当成自家人,他给村里干的事,大伙儿心里都记着!”

一天两顿酒,没事“推牛牛”(当地一种赌博方式)。过去村里喝酒赌博盛行,村民刘银曾经酒后驾驶拖拉机翻了车,跳车才捡回一条命。“不能富了口袋,穷了‘脑袋’!”杨朝晖心想,一定要刹住歪风陋习,建设和谐乡村。

杨朝晖同村“两委”研究制定了《六道沟村村民公约》,奖勤罚懒,设立举报箱,成立了监督小组,对聚众赌博等行为通过大喇叭广播、村微信群曝光,加强宣传引导。几个月下来,喝酒滋事的少了,邻里和谐的多了;聚众赌博的少了,创业致富的多了。2019年,村民自己选出了5户和谐友爱、文明新风、脱贫致富的“星级文明户”,村里还为15个“孝老敬亲”家庭发放了每户330元的奖金。

整治村容村貌时,村支书的弟弟王祥家的院墙属于违建,村民意见很大。杨朝晖和村支书几经商量,达成一致意见,决定拿王祥“开刀”:开来铲车第一个把违建院墙推了。随后,群众纷纷拆除了临街的草棚、柴垛、牲口棚等影响村容村貌的建筑。杨朝晖和村支书趁热打铁,集中开展村容整治攻坚:村内主干道路面全部完成硬化,投资新建两座公厕、改造85户旱厕,危房改造全部清零,投资18万元新建50盏路灯,结束了村里摸黑走夜路的历史。他们就地取材,利用石头美化村内院墙,投入少,效果好,成了沽源县村容村貌提升改造的样板,280多名基层干部前来学习取经。2019年底,六道沟村如期摘帽脱贫。

走在六道沟村的街道上,“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文明新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爱国家、爱集体,跟党走、志不移;讲和谐、创业绩,务正业、谋生计……”《村民公约》成了村里的娃娃们哼唱的歌谣。马路上,村里几个志愿者正在打扫卫生,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在村民文化广场,大爷大妈们和城里人一样,伴着《最炫民族风》的曲子,跳上了广场舞,扭起了大秧歌,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腰包鼓了,环境好了还不够,

关键要有坚强的党组织,这样才能管长远!”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杨朝晖深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村党支部党员老龄化严重,思想不够解放,动力不足。杨朝晖向村党支部建议让年轻些的同志唱主角,村“两委”换届选举时,40岁的李田霞进了村委。

过去,由于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村里的党内组织生活流于形式。杨朝晖从扶贫对接单位北京顺义区天竺镇争取了15万元专项资金,新建了近100平方米的党建活动室。严格“三会一课”制度,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党内组织生活的,要在村党建微信群里“补课”;组织党员到革命烈士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七一”前夕带上慰问金、慰问品看望生活困难党员,让他们感受组织温暖。六道沟村党支部还被沽源县委确定为“基层党建示范点”。

70多岁的老党员刘风月深有感触地说:“好多年没有这种有‘家’的感觉了!现在,村党支部就是大伙儿的主心骨,党员干部的好传统又回来啦!”

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突然暴发,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当时在村里的28名党员找到杨朝晖,自愿组成“党员突击队”,在村口设立检查站,24小时巡逻,向群众宣传防护知识,排查外来人员,对重点部位进行消毒。每个党员都认真负责,确保了全村零感染。疫情期间,组织党员自愿为抗击疫情捐款,全村34名党员包括在外地的6名党员都踊跃捐款。在党员的带动下,村里100多名普通群众也积极参与。老党员李秀文虽身患重度残疾,但仍坚持到村部,捐出200块钱,并郑重地在捐款名单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现在我们帮不上大忙,好歹也要搭把手!”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不能松懈,

总觉得还有很多干不完的事儿,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杨朝晖把2020年的工作规划得井井有条:成立运营农机合作社、推进马铃薯产业园区建设、建设坝上土鸡养殖园区、建好两条群众期盼的公路、筹备沙果种植产业园……

“全村都脱贫了,最后一年守好摊子别出事就行了,别再玩命‘折腾’了!”好多朋友私下里劝他。

杨朝晖说,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吃劲,不能歇脚松劲。把乡亲们扶上马,还要送一程,搞一些具有造血功能的项目,才能让群众真正脱贫。

40多岁的王金林、张海霞夫妻曾经养过鸡,有养殖经验。杨朝晖把在城里打工的夫妻俩“挖”了回来,请他们挑大梁。他们还拉回四五个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一起创业,搞起坝上土鸡养殖。杨朝晖帮忙争取到建设资金,他们租场地、建围墙、修鸡舍、通水电,干得热火朝天,一万只规模的坝上土鸡养殖园区眼瞅着就落成了。

杨朝晖还有一个宏大的计划:建成沙果种植加工产业园区。他拉来六道沟村在外打拼的王金东等企业家,计划种植3万亩沙果林,投资上亿元建成果汁厂,年利税可达5000万元,能带动当地8个村1600多人就业,惠及建档立卡户1200户。

六道沟通往239国道有10公里土路,冬天刮风一身土,夏天下雨两脚泥,出行十分困难。杨朝晖几次跑到县里,争取到了1000万建设资金,困扰了村民几十年的“冤家路”终于开始动工改造。

乡亲们说,杨书记给村里搞的这些项目让他们心里有了底,以后的好日子更有盼头了!

杨朝晖说:“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不能松懈,总觉得还有很多干不完的事儿,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要做大做强这些园区,为乡村振兴战略打个好底子。”

“你的确为乡亲们干了不少事儿!”面对大家的赞许,杨朝晖爽朗一笑,然后正色道:“我只是干了扶贫干部该干的事,上不愧组织,下不愧村民,中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入夜的小山村静谧安详,高原上的夜空繁星闪烁,深邃悠远。六道沟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在默默见证着这位海关扶贫人的初心和使命……

杨朝晖(左)到贫困户张艳家慰问

杨朝晖(左一)到老党员张有林家走访

杨朝晖(右一)在马铃薯产业园区察看作物生长情况

杨朝晖(左四)在马铃薯种植产业园区帮助村民施肥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