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湖南资兴:打造移民产业发展格局 铺就东江移民幸福路

时间:2021-10-21 12:08:14 来源:郴州日报

分享到:

资兴市是湖南省10个移民人口在5万人以上的移民重点县市之一,境内有东江水库等5座大中型水库,全市共核定移民人口64611人,占全市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占全市农业人口的四分之一。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移民搬迁以来,资兴市始终把发展移民产业作为移民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走开发性移民道路,形成了以水果、水产、水电和旅游为主体的移民产业发展格局,创造了“北有安康、南有东江”的移民工作经验。

移民搬迁 重建家园

当前正是东江湖蜜橘大量上市的季节,东江库区柑橘飘香,处处是采摘、运输、销售蜜橘的忙碌场景。

10月19日早上9时,清江镇柑橘种植大户李志华就已经采摘了满满一辆三轮车的蜜橘。尽管忙碌的汗水湿透了衣裳,李志华却笑称那是“幸福的汗水”。当天村里的蜜橘收购价是每公斤7元,这车蜜橘可换来2000多元的收入。

“一晃就30多年过去了。我们现在的好日子,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啊!”从山脚搬上来后,经历艰难创业,曾经的荒山变成了连片的果园。如今,56岁的李志华一家三代六口,不仅住着小洋楼,还买了2台小车,日子越过越滋润。

一坝锁东江,高峡出平湖。1986年8月2日,国家“七五”重点水利工程——东江大坝建设完工,随着240吨重的巨型铁闸缓缓落下,奔腾的东江被拦腰锁住,形成了浩瀚的东江湖。

随着东江大坝的建设与蓄水,库区11个乡、67个村、466个村民小组的近6万移民举家搬迁、离别故园,开启了开荒拓土、重建家园的步伐。35年来,资兴移民识大体、顾大局,舍小家、为大家,坚持自力更生、开发创业,实现了安居乐业、发家致富,创造了库区移民搬迁安置的“资兴模式”。

在借鉴中外水库移民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资兴市委、市政府依据实际情况,作出了“以林为主,少迁多靠,国家定销,开发安置”的科学决策,大多数移民后靠安家落户,少部分外迁至资兴其他乡镇。

“原来这里都是荒山,刚搬上来的时候,心里非常难受,一家人怎么住、吃什么、靠什么维持生活,心里全没底。”李志华说,当年他家选择移民后靠,对于未来一片茫然。

为了让移民“移得出、安得下、稳得住”,首先必须做好移民建房工作。早在1978年,资兴县委(资兴1984年12月撤县设市)就召开移民工作会议,专门部署移民建房试点工作,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图纸的方式施工建房。1982年起,引入承包机制,由移民户按标准包干建房。

“因地制宜,移民户可根据地形和条件建房,人口多、子女多、家里条件好的,经队上同意也可多建一些,建好些。”曾任东江库区管理局安置科副科长的邓广钢说,“红砖、石灰可以自己烧,河沙、石头可以自己采。这样既方便了移民户,又节约了资金、劳力,也充分利用了有利条件,调动了移民户的积极性,大大加快了建房进度。到1992年,共完成移民建房218300平方米,人平达到41平方米。”

有了住房,资兴市又着力解决移民生产生活最迫切的水、电、路“三通”问题。移民搬迁后,资兴市投资70余万元,在杨洞水库建成标准化的溢洪道,使库容增加了300万立方米,等于新兴建了一座小型水库。还投资20多万元,对干渠下游进行了防渗整修,解决了干渠沿线原有农民及5000多名外迁、后靠移民的生产、生活用水。

近些年来,资兴市更是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库区和外迁移民的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清滁公路建成通车,又有2万多库区群众告别了“过轮渡,绕山路”的历史,圆了30多年的“交通梦”。截至目前,资兴市已累计投入2.88亿元用于移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硬化公路30395公里,实施安全饮水工程80626千米、农田水利工程建设44461千米、新农村建设4100处。东江库区公路交通网、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学校、医院、市场等逐步复建配套,移民出行、用水用电、就学就医买卖等难题都得到妥善解决。6万移民安定下来,在新家园一心一意谋发展,专心致志忙创业。

唱好山歌 走稳水路

乘船来到资兴市清江镇青草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移民码头边的精美墙画。墙画从山美、水美、人美、业美等方面,展示了库区移民种植、采摘、销售柑橘等场景,让人在欣赏东江湖美景之余,对库区移民产业发展也有一定的了解。

清江镇是资兴市移民大镇,经过30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仅柑橘的年产值就超过4亿元,人均产值达2.4万元,再加上桃、李、枇杷、杨梅等小水果,移民的生活越来越甜。

东江大坝关闸蓄水,淹没了资兴曾经最富庶的农业区,结束了“万顷良田万声歌”的时代。今后出路在哪里?安居后如何乐业,成了东江移民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为了妥善安置移民,资兴向国家和省里争取了“每个移民每年500斤定销粮”的政策和人均6000元的综合性补偿资金。“移得出”,更要“稳得住”,资兴绝不能走传统的补偿救济式移民的路子。在深入开展库情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资兴市委、市政府大胆决策,三分之一的资金用于安置,三分之二的资金用于产业开发,依托山水资源,“唱山歌,走水路”,大力发展林、果、牧、渔、工、商、运、旅八大产业,在全国率先闯出了一条“开发性”移民的新路。

该市主动将移民产业发展纳入全市产业发展规划,以全市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和带动移民产业发展,提升移民产业发展的宏观性、科学性。积极争取将移民重点村建设纳入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投入重点移民村,合力推进重点移民村产业发展,确保每一个移民重点村都有一个面积不少于100亩、符合产业发展规划且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产业基地。

“库区的土地条件不允许开荒种田,而柑橘、茶叶在库区适应性强,覆盖面大,劳力容量大,市场销量大,效益好,风险小,农民做起来也比较顺手。”原东江库区管理局生产建设科科长朱小金说,通过到库区逐村逐组调查、召集有关专家进行座谈,最后确定以柑橘为主的果茶作为库区支柱产业进行开发。

产业发展,技术先行。该市从库区移民中选送了一批年轻人到大中专院校进行培训,并邀请专家下乡对库区青年进行果茶栽培技术培训,同时在提高柑橘质量上下功夫,推出“基地示范”移民产业发展措施,建设了果树研究所、青草村精品果园等产业示范基地。精品果园试验示范成功以后,以“清江柑橘”为代表的东江湖蜜橘品牌在全国打响。东江湖蜜橘先后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全国名优果品区域公共品牌、中国绿色环保食品等一系列荣誉称号。除柑橘外,东江梨、东江湖小水果也声名鹊起,成为东江移民农产品多样化、品牌化的生力军。

东江湖宜果,独特的气候更适宜茶叶生长。在近30年的推广发展过程中,资兴成立了果茶研究所,不断优化种茶、采茶、制茶工艺。除传统的绿茶外,还先后推出红茶、青茶、白茶等新品种。2017年,东江湖茶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

库区移民山歌唱得响亮,水路也走得通畅。东江湖水质优良,渔业资源丰富,经过多年的保护、引进和繁育,东江湖拥有了包括翘嘴红鲌、虹鳟鱼、鲟鱼、银鱼等名贵鱼种在内的鱼类资源78种。优良的品质让东江鱼成为国内外餐桌上的美食,也成为东江移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当年,库区白廊镇的谢志林一家凭借敏锐的嗅觉,多次参加政府举办的水产养殖培训,依托这一湖好水开展网箱养殖,一年利润达20多万元,成了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户。

为推动移民产业规模化发展,壮大移民产业集群,资兴市着重将项目资金向产业规模发展倾斜,坚持每年将50%以上的移民项目资金投入到移民产业发展上,严格按照移民产业整体规划,采取“集中开发、规模经营”的管理模式,全面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唐洞街道天塘坪冰糖橙基地、七里大石庵冰糖橙基地、滁口东江名寨红茶基地等一大批规模大、标准高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不断涌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资兴市每年还投入200多万元,以“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为主要抓手,深入移民村组开展柑橘、茶叶、特种水产养殖等移民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库区移民群众掌握1—2门实用技术,为移民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群众基础。

该市还紧扣全市乡村振兴目标,围绕全市“一园四镇”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了“清江移民柑橘特色小镇”“兴宁移民蔬菜特色产业小镇”“八面山移民南竹特色产业小镇”等特色小镇;培育了“东江湖鱼”“东江湖果”“东江湖茶”“东江湖菜”等移民产业品牌,移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东江移民共开发果茶8万多亩,年产各类水果20多万吨、茶叶150吨;大库捕捞鲜活鱼、银鱼近万吨;有序发展规模农家乐180家,每年创收3000多万元。2020年全市移民经济总产值达16.01亿元,移民人均纯收入由搬迁时的不足200元提高到2020年的18995元。

绿色转型 华丽蝶变

“游客爆满,一房难求!”谈起今年国庆期间的生意,白廊镇春燕农庄老板何晓金笑得很灿烂。

何晓金原来是白廊镇有名的养猪大户,2015年,为保障东江湖饮用水源安全,资兴市对湖区规模畜禽养殖场实行退养,养猪多年的何晓金一家选择转行,拆掉猪场建起了农家乐。

进入21世纪后,科学发展、绿色生态的理念渐成共识。为了保护东江湖,资兴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将库区山林全部划为禁伐生态公益林,关闭所有矿山工厂,拆除养殖网箱,将生猪养殖退出临湖区域,严格控制库区水果种植面积,限制和规范湖区的农家游……

勤劳朴实的东江移民顾全大局,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再一次做出巨大牺牲,拆掉网箱和猪圈,转型绿色发展。从养猪大户到旅游从业者,何晓金的转型是资兴市审时度势、创新转型和库区移民顾全大局、拼搏奉献的一个缩影。

“以前蚊子苍蝇到处飞,走到哪里都能闻到猪屎臭。现在环境好多了,收入也挺好的。”何晓金说,养殖业风险高,行情时好时坏,如今农庄收入稳定,一年下来有10多万元。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政府还经常组织他们参加相关培训。

伴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热,资兴市又进一步加大了东江湖保护力度,用最严的举措守护着一江碧水。该市成功争取了国家“一湖一策”和亚行贷款项目的16.2亿元资金,先后实施了网箱退水上岸、船舶污染综合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村镇生活污染综合整治、环湖农家乐等餐饮污染整治、环湖农村建房环境整治和湖区生态保护建设等,保护和改善东江湖的生态环境。

离东江湖20公里远的三都镇石拱村,资兴市流水渔业有限责任公司养殖基地一片繁忙,谢志林和工人们正忙着把刚刚捕捞上来的青鱼打包装车运往广州。

去年1月1日起,资兴市对东江湖及其他天然水域实施全面禁捕退捕,区域范围内所有渔民退出渔业捕捞。同时启动网箱退水上岸攻坚行动,将东江湖水域最后3000余口网箱全部拆除,引导养殖户上岸转型发展。

“大量的饲料投到湖里,水质肯定会受到影响。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会没鱼吃。保护东江湖,我们义不容辞!”谢志林说。去年5月,他带头在协议上签了字,退水上岸,“库上”养鱼。他邀请几位退捕退养渔民,一起投资680万元,成立资兴市流水渔业有限责任公司,建起了基地,从鱼苗孵化、品种培育到成鱼销售“一条龙”养殖,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资兴市,像谢志林一样的退捕渔民有649名。为帮助他们顺利实现转产就业,该市明确“技术升级转移一批、技能培训转产一批、政策托底安置一批”的思路,全力开展“送政策、送培训、送岗位、送服务”活动。截至今年7月底,资兴市已培训退捕渔民325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0余万元,落实社保政府补贴1923万余元,611户退捕渔民实现了转产就业。

资兴市历届党委、政府都把保护好东江湖作为最大的政绩,形成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的“资兴模式”,东江湖出湖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Ⅰ类标准。6万移民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团结拼搏,为东江大坝的修建和东江湖水资源保护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在资兴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库区移民从靠水吃水到保水致富,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色转型带来华丽蝶变。东江湖成为了同时拥有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六位一体”的旅游区。资兴市也成为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2020年,资兴市累计接待旅游人数1247.2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5.25亿元。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

移民开发和发展,既是重大的责任,更是厚重的担当。资兴市委、市政府和移民主管部门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东江移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接续奋斗,将一方绿水青山化为东江移民美好生活的金山银山,以更强的担当,续写新时代开发性移民的新篇章,驱动东江移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轮扬帆远航。

一坝锁东江 (黄政一 摄)

东江湖畔的移民果园 (欧红英 摄)

东江鱼 (朱孝荣 摄)

东江湖茶 (资兴市委宣传部供图)

东江湖旅游 (朱孝荣 摄)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