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乡村振兴|基础教育供给“优”起来

时间:2021-10-07 10:25:16 来源:宁夏日报

分享到:

全面促进乡村振兴,必须优化公共服务,千方百计把基础教育质量供给“优”起来。请随宁夏日报记者一同聚焦宁夏各地在实施“四大提升行动”中,不断以提升基础教育水平为牵引,促进农村地区共享优质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生动实践。


均衡教育绘就“斑斓”乡村

国庆节前夕,吴忠市利通区孙家滩中心学校幼儿园内,给国旗涂色、粘五角星、画颗心粘到祖国地图上······孩子们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国庆节的内涵,培养爱国情怀。

孙家滩中心学校距离吴忠市区南60公里处,是一所农村中心学校。学校建立“城镇+农村”教研共同体,与利通区第七小学结对建立教研共同体并开展教学相关活动。利通区第七小学通过送教下乡、在线课堂、同课异构等活动,促进孙家滩中心学校管理水平、教师业务水平快速提升。考虑到学生家长都是从贫困地区移民搬迁而来,孙家滩中心学校校园内又新建了一所可容纳9个教学班的标准幼儿园。据该校副校长金玉霞介绍,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通过开设家园亲子栏、家园直通车、同读一本书及为家长颁发家庭志愿者聘书等方式,促进家园共育。

目前,吴忠市利通区有中小学校46所,幼儿园54所,先后被教育部列为首批民族地区“智能教育试验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验区等。

基于对偏远农村和移民搬迁安置区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考量,利通区建立“市级教研室、县(区)级教研室、牵头学校、协作学校、教研组、名师工作室”六个层级教研共同体工作网络,建立县域教学教研共同体10个,市域教学教研共同体9个,专递课堂“对子”学校25对,银川都市圈城际学校发展合作体1个,通过“校级结对、校际组团、区域联合”三种形式,“专业引领、校际会课、名师会诊、网络交流”等11种教研共同体活动形式,巩固深化城乡跨学校、跨区域发展合作能力。

曾几何时,孙家滩石家窑村教育资源匮乏。2002年,年轻女教师何小琴来到石家窑小学,面对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目光,她选择了留下,一待就是20年。多年来,何小琴有好几次调离孙家滩回到城里的机会,但她选择了与贫困学生为伴。“学校现在师资配备齐全,新建了一栋综合楼,有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孩子们吃上了免费营养午餐。”何小琴说。

利通区开元小学教师叶自强聚焦美学教育,亲自设计、绘画校园内的所有壁画、文化墙、展板,带领留守儿童开展创意美术课、实践陶泥课、体验音乐课等活动,为孩子们的留守童年增添色彩。

在教育战线工作40多年的郭自立,1979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利通区金积中心小学。“今年5月,我随吴忠市老年科协到利通区乡村学校送教,所到学校硬件设施配套完善,标准化校园软件设备齐全,校园文化各具特色,学生活动丰富多彩。每所学校都充满阳光,有家的感觉。”郭自立说。

扁担沟中心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通过“校安工程”“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建设,建成300米塑胶跑道、标准录播室、智慧教室、在线活动教室以及数字影院、淋浴房等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完成天然气供暖改造工程、停车场、学校篮球场等运动设施和校园路面管网修缮工程。建成标准化生物实验室、禁毒教室、创客教室、微机教室、智慧教室、STEM教室、标准化图书室,满足农村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今年,利通区小学六年巩固率和初中三年巩固率分别达105.9%和98.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7.22%,指标均超过全区平均水平。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2.98%,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3%;推动“互联网+教育”提质增效,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覆盖率均达到100%。

“利通区持续推进教育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教研共同体、教学发展合作体、‘强校带弱校’、城市带农村的发展模式,巩固深化了跨学校、跨区域发展合作能力,进一步优化了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着力提升教育质量,涵养教育生态。”利通区教育局负责人说。


多样化教学让学生“有营养”

操场上,打篮球、踢足球、百米接力,同学们你追我赶,愉快玩乐;社会实践室内,组装模型、操作机器人、绘画唱歌,个个兴趣盎然、不亦乐乎······这样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情景,溢满城乡中小学校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释放天性,快乐成长。

今年,泾源县聚焦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两件大事,守好学校这个教育的主阵地,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充分挖掘校内师资资源,利用公共资源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新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校“吃饱”“吃好”“有营养”。

走进泾源县城关第一小学才艺展示室内,只见一幅幅石头画、木版画,在灯光下散发着斑斓色彩,田园屋舍、生活场景、牛羊鸡犬、花草树木等日常所见,通过孩子们手中的彩笔,巧妙结合起来,构成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

“中小学生的可塑性是无穷的,老师的责任在于利用身边丰富的资源和素材,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引导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个性得到发挥。”城关第一小学副校长伍阳霞说,减少作业负担后,意味着教学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

泾源县城关第一小学是所百年老校,现有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95人。多年来,学校以“绿色教育”为办学宗旨,坚持培养心中有爱、眼中有美、学中有乐、行中有规的阳光少年。

“在实施‘双减’政策的首个新学期,学校制定了课后托管服务实施方案,采取家长自愿、学校受托的方式,建立‘作业辅导+兴趣拓展’的课后服务模式,做到让每位家长放心,对每位学生负责,努力办好学校教育。”伍阳霞说。

“相较城区学校,乡村小学不存在校外辅导,学生负担本身就轻,现在更是当堂课当堂清。”泾源县兴盛乡中心小学校长于慧君表示,乡村小学提升教学质量,重在优质课程设计和课后服务。为此,该学校根据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布置校内作业,成立音乐、美术、书法、机器人等兴趣小组,发挥冰雪运动特色学校优势,补齐课后服务短板。

泾源县各中小学校结合师资及场地条件,集中规划服务项目,开展足球、篮球、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绘画、剪纸、手工、创客、3D打印和机器人等校级社团课程,不断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丰富学生课堂生活,拓展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在课后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泾源县教育体育局负责人说。


移民区小学的速度与担当

白砖红墙的教学楼由风雨走廊连为一体,户外运动区域规划有足球场、轮滑场、篮球场、排球场······走进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希望小学,触目所及的是崭新的建筑、一流的设备,一切都是那么富有希望和活力。

今年9月1日,红寺堡区弘德希望小学开学。从投建到启用,只花了不到一年时间,就打造出一所“小而精、优而美”的高质量小学。

红寺堡区正在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这所移民区小学建得又快又好,背后凝聚着无数人的期望与努力。

弘德希望小学规划投资4238万元,其中3000万元由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捐资,剩余部分由红寺堡区地方财政资金配套。项目上马后,红寺堡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建设方案,采用EPC模式实行全过程承包,简化前期手续办理流程。充分利用工程冬休期,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师资配备、教学设施筹备等办学工作,确保学校按时开学。

硬件没得说,教师也精选。红寺堡区教育局为弘德希望小学配备了21名教师,其中11名属于骨干教师。

“家长和学校把学生交给我,我不努力谁努力?”“要做一个严慈有度的‘妈妈’”······开学伊始,这些业务精湛的老师们纷纷承诺,要为移民区的教育质量提升尽最大的努力。和学生们对话,校长杨生花总是亲切地称呼“孩子”,爱意满满。

从项目谋划到建成投用,红寺堡区弘德希望小学耗费了各方心血。受益最大的是219名在校生。

在轮滑道上,五年级(1)班学生王梓轩一身专业“披挂”,躬身甩手蹬地奋力滑向远方。和绝大多数同学一样,王梓轩也是一名转校生。因为是划片就近入学,他现在只花5分钟就能到校,十分方便。

“新学校环境好,面对新同学和新老师,我要有一个新的开始。”王梓轩笑着说,3岁起自己就学会了轮滑,无奈上学后没有专业赛道,只能到培训机构去滑,现在可算能一展身手了。

预计到今年10月底,规划总投资2920万元的弘德希望小学二期项目将建成投用,届时承载学生将达到1620名。


偏远学校学生同享优质教育

9月28日早上,中宁县喊叫水乡杨庄子完全小学六年级(1)班27名小学生通过在线互动课堂,和位于近百公里远的中宁县第二小学的学生们同上了一堂数学课。“二小老师的教学方式很新颖,开拓了我的思路,让我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老师上课用的电子设备,我们可以很直观很深入地去了解知识。在好的环境里面,学习也特别愉悦。”六年级(1)班学生贺梅玲说。

杨庄子完全小学位于喊叫水乡周沟村,于2004年从同心县区划调整到中宁县管辖。该小学还有个“校中园”,有91名幼儿就读,都是周边4个村的适龄儿童。多年来,该校功能室不全,教学环境相对较差。2019年,杨庄子完全小学经过重新改造,教育教学所需功能室基本配齐。

杨庄子完全小学校长马亮介绍,该校依托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创建学校电子教学资源库。“互联网+教育”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氛围和环境,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同时,学生利用安全教育平台,了解相关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020年,随着学校教学楼的完工,部分师生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学校建成了两间在线互动课堂教室,与中宁二小实施城乡帮扶达成互联网在线互动课堂互动模式。马亮说:“‘互联网+教育’改变了以往的上课模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目前,喊叫水乡和徐套乡两个乡镇共有12所中小学校、学生3979名,幼儿园8所、幼儿837人。“现在,这些学校每名学生每周可上两节在线互动课,有语文、数学,英语、道德法制等课程,‘互联网+教育’让偏远地区学校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和县城学生一样的教育资源。”中宁县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中宁县强力推进“互联网+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改善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同时,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加快普及数字校园建设。

该县侧重为偏远农村学校配齐计算机、智慧黑板等教学设备,目前,拥有智慧教室56间、在线互动课堂214间、微课制作室42间、人工智能创客室23间、数字化教室25间、配备智慧黑板434套等。实现全县所有教室、功能室多媒体设备“班班通”。所有教师和学生,都能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吴忠市标准化校园配套设施完善。

吴忠市利通区中小学生通过书法展演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泾源县各中小学校不断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丰富学生课堂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红寺堡区弘德希望小学学生们在上舞蹈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