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从人类漫长的进化史看,人来自于自然,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演化,成为自然界中唯一能够创造文明的智慧生命。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总体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但人有主观能动性,顺应自然就能更好促进人类发展,违背自然就会遭到反噬和报复。进入现代化以后,人类凭借科技的力量大大提高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创造了空前的文明成果,但一度无节制的开发和掠夺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创伤,吞下了破坏自然的恶果。历史和现实表明,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现代化,才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
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根本大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史无前例的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面向未来,中国在继续推进现代化的征途上,不仅不会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更不会走“你污染我获利”的病态之路,而是走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同时致力于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问题,为保护地球家园提供中国智慧、展现大国担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永恒课题。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往往是先注重发展,直到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之后,才采取措施进行修复。西方发达国家大多都走过这样一段历程,带来的后果是发展不可持续,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现在,我们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努力实现发展和保护良性互动,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大理念,用生动形象的说法破解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二元悖论,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生的内在规律。土地、矿产、河流、森林等,作为人类经济活动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保护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增强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所以说,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经验分享】
吉林白山“冰天雪地”变身“金山银山”
吉林省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地,冰雪资源得天独厚,素有“长白林海”“雪域王国”“立体资源宝库”的美称。近年来,白山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倾力打造吉林省东部避暑冰雪生态旅游大环线重点节点城市,加快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等新业态发展,努力实现冰天雪地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以资源兴产业,让白雪变白银。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国土之殇、民生之痛”,我们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注重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坚持转变观念、压实责任,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实现了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经过顽强努力,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比如,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7.9%,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PM2.5平均浓度历史性下降到29微克每立方米,重点城市平均浓度累计下降57%,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累计完成防沙治沙2.78亿亩、种草改良6亿亩,实现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在世界上率先实现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生态环境的深刻变化,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人若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大自然是慷慨无私的,总是倾其所有来滋养万物,从不计较得失。我们保护好了绿水青山,大自然一定会把最珍贵的财富馈赠给我们,“常青树”就会变成“摇钱树”,让我们收获金山银山。发展的绿色化、生态化,代表着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最具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的领域,可以创造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优势和品牌。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生态环境的质量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区域、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维度。俗话说:“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如果其他方面条件都具备,人们更愿意到有绿水青山的地方投资、发展、工作和旅游。我国的一些地方,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过去没有发展起来,但生态环境保护下来了,现在反而变成了“香饽饽”,成为绿色经济的投资热土,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打卡地”。
生态环境不仅关系经济发展质量,而且攸关每个人的生活品质。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更为基础和关键,是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一个地方GDP增长多少,老百姓感受不一定那么明显,但生态环境变差了,水污染了、树木少了、雾霾天多了,老百姓就会很直观地感受到。如果人们整天生活在恶劣的生态环境中,哪怕钱挣得再多、物质条件再好,也没有什么幸福可言。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民生,就是为人们提供最普惠的、也是最宝贵的民生福祉。
编辑:周雪娇
复审:王宇东 张 妤
终审:房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