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日开始,吉林省珲春市、延吉市、吉林市、长春市等多地陆续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本轮疫情发生时间正值春季开学季,人员跨区域流动增加,进一步加快了疫情的传播扩散。3月10日,社交网络上开始出现了校园聚集性疫情的信息,社区防控、校园防控形势愈发严峻复杂起来。
带着“封校的学生们如何转运”、“市民生活物资是否充足”等问题,我于3月10日晚开始深入吉林市,与另两路四名分社记者会合,开启疫情防控报道。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聚集性感染牵动人心。300辆大型客车、6556名学生、85名带队老师……每个人身着防护服,带着行李排队有序上车。我们连夜发回现场转运照片。3月11日一早,学生已全部转运隔离。
3月11日零时左右,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生乘大巴离开学校。
3月12日,吉林市报告阳性感染者超1000例。一时间,吉林市成为本轮疫情的“风暴眼”,而我,就处在这个“风暴眼”之中。
↑3月11日,救护车接送患者入住吉林市昌邑区方舱医院。
↑3月13日,工程机械在吉林市高新南区隔离方舱现场施工。
↑3月15日,在吉林市高新南区隔离方舱项目施工现场,工人组装隔离方舱箱体。
↑3月15日,商户在吉林市东北亚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蔬菜。
采访中,我一次次被吉林“老铁”的热情所打动。每到一地结束采访时,居民和防疫人员会往我们手中塞口罩、手套等物资。尽管我反复告诉他们我们的物资充足,但还是得到“别撕吧,赶紧拿着”的回复。七旬党员志愿者刘凤英在采访时一边回答提问,一边问我问题。“来吉林住哪里”、“能不能准点吃上热乎饭”、“缺啥就跟我说”……满是自家亲人般的无微不至。
↑3月18日,吉林市党员志愿者刘凤英在整理准备送往社区的防护物资。
吉林市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新一轮的核酸检测工作,基层一线防疫人员工作压力非常大。随着采访的逐步深入,我将镜头对准一线“大白”。他们之中有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党政机关干部和电力、消防、住建等保障部门的工作人员。抓拍到的一张张辛苦坚毅的面孔,在风雪之中,尤其令人动容。
↑3月12日,在吉林市嘉业景园小区,工作人员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采样。
↑3月15日,吉林市昌邑区中兴社区网格员宋冉为隔离居民送生活物资。
↑3月15日,在吉林市高新南区隔离方舱项目施工现场,国网吉林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开展电源接入工作。
↑3月17日晚,在吉林市东北亚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部主管赵波在值班。
↑3月18日,吉林市消防救援支队党员先锋突击队队员丁乾涛在居民楼内进行消杀作业。
这份来自吉林人的热情和坚毅,必定成为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
吉林市被誉为“北国江城”,松花江穿城而过。夏季是避暑胜地,冬季是滑雪天堂。我相信,吉林终有“吉临”时,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早日战胜此轮疫情!
↑3月11日,新华社记者张楠在吉林市昌邑区方舱医院外拍摄患者转运。
来源:新华社
编辑:战晓石 黄丽男
复审:王宇东 张 妤
终审:常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