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建议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引发网友广泛讨论。 这则建议是由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提出。他表示,当下不少年轻人选择送外卖、送快递,不愿进工厂当产业工人,导致制造业招工困难,这不利于社会长远发展,建议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鼓励支持更多年轻人成为产业工人。 “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何以冲上热搜?制造业招工难为何如此突出?是产业吸引力不强,还是职业价值感和成就感弱化?
透过现象看本质!
11日,中国吉林网《新发路观察+》特别节目直播间邀请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国务院特殊津贴、吉林技能名师、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 吉林省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长白山技能名师刘洋。
十几年前,当“用工荒”第一次出现在媒体报道中,曾引来一片质疑:中国人多,怎么会缺人?然而,伴随着经济发展,“用工荒”渐渐成了一种常态,而其中制造业缺工尤为严重,为什么这么多年问题一直存在?
症结出现在哪里?
“用工荒”就是“技工荒”
对于主持人抛出的这个问题,刘洋认为“引不来”的原因有几个方面,说到底“用工荒”就是“技工荒”。
“第一,年轻人对于制造业企业缺乏兴趣和认同感。过去在工厂上班是件极为光荣的事情,现在不少人认为到工厂上班‘没有前途’。第二,服务业吸纳劳动力优势远远超出制造业领域。生活服务行业对技能要求相对较低,如快递、外卖和网约车等平台从业门槛不高,工资水平却相对更高,有些行业工作时间自由度也非常高,容易吸引中青年劳动力加入。第三,除了‘抢不过’服务业,招工供需对接不畅也是造成制造业‘招工难’的重要因素。第四,供需不平衡。相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更能体现‘用工荒’。”
至于“引来了留不住”,刘洋表示,制造业利润水平普遍不高,工人工资的支付能力与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相比较弱,导致制造业工人薪资水平不高,制造业人才晋升通道过窄、成长激励不明显,人才跳槽现象屡见不鲜,许多制造业企业陷入“招来人却留不住人”的尴尬境地。
如何破解“招工难”“用工荒”
年轻人选择送外卖、送快递,不愿进工厂当产业工人。制造业用工难,吉林省是否也面临这样问题,如何破解呢?
刘洋表示,首先需要企业不断“自我革新”。企业需理性面对现实问题,加快推进工厂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减少对人工劳动力的依赖。其次,积极引导年轻人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加大培养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高技能人才。同时,搭建平台促进职业院校与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发展。
同时,刘洋的观点是“招到人”只是第一步,“留住人”才是关键,完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政策尤为重要。
职业教育发展有光明的未来
长期以来,在很多人眼里,职业教育等同于中职和高职专科教育,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
刘洋表示,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既存在主观原因也存在客观原因。首先教育观念存在误区,其次,职业教育办学基础相对薄弱,校企合作效果没有达到预期。
目前,吉林省已经出台《关于加快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在刘洋看来,《关于加快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为省内发展职业教育事业、创办职业教育院校指明了方向,做出了要求。足以见得省委省政府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省内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措施的出台也为职业教育工作者们和有意愿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们以及职业教育的学生、家长们增添了力量和信心,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是一片光明的。
领悟“工匠精神”才能成为真正的匠人
有人说,工匠精神的传承与积淀,不仅在代际间,更是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刘洋对此有自己的理解和深刻的体会。
“工匠精神是拥有精益求精、严苛认真的职业态度,推陈出新、开放包容的创新意识,分工协作、相辅相成的团队意识,德才兼备、为国为民的个人修养。我们的目标是把每一个职校学生都培养成大国工匠,首先要求师资队伍具有工匠精神,引导学生们将‘大国工匠’作为自己的榜样,主动了解‘大国工匠’的事例,用榜样的力量指引其前行。最后,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学习的技术的重要性。所以,工匠精神是每一位技能人应该拥有的,不仅需要教师传授给学生们,更需要学生们自己在一次次的训练、一次次磨练之中自己领悟,领悟之后才能成为真正的匠人。”
详细视频内容请点击下方链接观看:
https://mp.weixin.qq.com/s/XnDQ4nit7ZxNBrhc5Qgq1g
来源:中国吉林网
编辑:战晓石 黄丽男
复审:张 妤
终审:萨仁格日乐